價值投資的人到底在想甚麼?

疫情嚴峻沒辦法出門,只好來寫個文章打發時間了。最近看到很多人討論股票時,常常會有觀念偏差、認知扭曲的言論出現。就好比查理蒙格提到的許多人都是鐵鎚人思維。手上只有鐵鎚,然後把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當成釘子。這種現象在股市最為常見。我發現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可能還算理性客觀,但只要一到了股市,每個人就會變得自大封閉、難以聽取他人意見,嚴重的人甚至會失去邏輯思考能力。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有個新手投資人看了某個老師的節目在講季線是個很重要的支撐,也就是俗稱生命線。他即使不知道均線的原理,他也會深深地相信這件事情。而且當你告訴他均線的原理不過就是平均值,而且均線為支撐這件事情其實並沒有甚麼實質證據,他仍然會堅信均線是生命線。我不知道原因為何?但我覺得這跟心理學裡面的一致性原則有關。人是傾向有一致性的。尤其這件事情涉及到了自己的尊嚴更是嚴重。這就像是我們很難說服老人一些新穎的觀念一樣。因為當你想要說服老人他用了幾十年的觀念是錯的,這對他來說不只是一次知識的重新學習而已,還要承認自己過去幾十年其實像個笨蛋一樣擁抱著錯誤觀念。這種前後不一致的事情讓人難以接受。但在投資的領域,如果要持續成功,就必須要有這種承認錯誤、改變自己的心胸與勇氣。

那麼回到主題,價值投資者究竟在想些甚麼?我常常看到許多人會"解讀"現在大戶在想甚麼?外資在想甚麼?主力在想甚麼?散戶在想甚麼?我是真的不知道他們的解讀是否正確,但當我看到許多人在解讀價值投資者在想甚麼的時候,真的有很多誤解。我常常在想,他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嗎?他們真的會依靠這些解讀去做決策嗎?如果他們真的依照這些解讀去做投資決策,那我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

幾個常見的誤解

最常聽到的言論就是「價值投資者都不看盤」,然後一堆人就會批評說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長期套牢後一種自我欺騙,死不認錯的態度。的確有一種策略叫做Buy and Hold,以前的說法是買了股票就鎖到保險箱。以現在的說法就是買了之後刪App。老實說這種做法並不算太差,只要你買進前做好足夠的研究與風險分散,其實賠錢的機率不大。但我必須說,真正精明的長期投資人還是偶而會看個盤,只是我們觀察的重點在於今天投資人有沒有情緒崩潰導致我追蹤或持有的股票被打到合理的價位,逮到機會就會買進。

第二種常見的迷思就是「價值投資者不需要停損」。這種說法真的是大錯特錯。只要是投資就需要停損機制。只是有些策略的停損點跟全額損失是一樣的,例如有些人去投資經營不善的轉機股。這種策略的想法就是用極低的價格分散買進多家經營不善或暫時遭遇重大打擊而瀕臨倒閉的公司。因為預期的報酬很高,所以只要其中少數幾間公司成功改善,那麼投資人所獲得的報酬足以彌補那些倒閉後的公司所造成的損失。所以他們願意持有到這些直到公司倒閉或重生。這就是價格停損點設定為100%,看起來就是不停損。除此之外,由於價值投資者都是越跌越買,所以通常都不是用價格停損,而是條件式停損。舉例來說,有的投資人是觀察一個長期事件來投資,那麼如果這個事件最終沒有發生,可能就需要進行停損。又或者是成長股的投資人,只要觀察到該公司連續兩季或三季的營收都衰退,可能就會進行停損。諸如此類的停損機制很多種,而且有的停損條件非常難達成,所以在其他人眼中看起來就幾乎不會停損。套一句普遍的說法,當初買進的理由消失的時候,就是你該停損賣出的時候。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停損點,因為每個人一定有買進的理由。

另外,很多人在解讀價值投資者的買進賣出動作時,通常都不太正確。以賣出來說,長期投資者的部位通常都是經過很多次的累績而來,所以成本通常很低。在成本很低的情況下,賣出很有可能不是判斷短期的漲跌,絕大多數都只是調節持股比例,控制風險,維持紀律而已。至於長期投資者買進的時機點,也容易讓人誤解。以價值投資者來說,當我們長期看好一支股票的時候,我們會在股市崩潰的時候大力買、用力買。因為長期來看,股市真的大崩潰次數並不多。但我們也無法知道底部在哪裡,所以常常買了之後就套牢。可是因為著眼的持有期間較長,所以這些投入的資金早就打算放五到十年,所以並不會有甚麼不適感。下次看到長期投資者買進後馬上下跌,不需要特別替他們"擔心"。反過來說,如果買進之後持股馬上大漲,長期投資者其實沒那麼開心,因為通常投入的部位不夠大,長期來看反而不是好事。

價值投資者在想甚麼?

很多人都會以為價值投資者就只是想找下跌的便宜股票。這句話並不正確。比較精確的說法是價值投資者希望找到有價值但是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可是不同的人對於「價值」本身的看法就不同。有的人會看帳面價值,有的人不會。有的人會看成長價值,有的人會看無形價值。即是面對一檔最單純的股票,每個人的估值也都會不一樣。但所有人的追求都一樣,就是用等於或低於合理價格去買入有價值的股票,絕無例外。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