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輩子的角度來看待投資
「大多數人總是在捉摸明天的漲跌,希望看透下個月的輪動機會,卻從沒有考慮過長期而言持有什麼樣的資產或者以什麼樣的報酬率背景下,取得一筆好的資產對於自己一生財富的意義。」
李杰–《勝出》
這短短的一段話是我最近在書上看到的。這句話在我心中產生極大的共鳴,久久無法忘懷。加上最近股市震盪,有些人開始問「是不是該減碼了?」、「 你賣了嗎?」,這一類的問題。因此乾脆就寫一篇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很多人投資是為了好玩、為了刺激。但我相信更多人投資其實是為了賺到更多的錢或希望未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每個人都期望自己可以從股票市場為自己加薪,但是大部分的人卻都沒有真正的把投資決策與自己的財務目標做連結。又或者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目標。有多少人曾經真的問過自己一輩子需要累積多少財富?只有這個問題被回答了,才能真正開始規劃自己的投資計畫。就算開車用google導航,你也要先給個目的地,不是嗎?
目標就是指引
就像旅行一樣,我們必須要先決定目的地在哪,接著決定使用甚麼交通工具,中間要花多少時間,要停留那些中繼點,需要做哪些準備。投資也是一樣,通常都需要先有個財務目標,接著我們才能依據這個目標制定出合理的計畫並且評估需要那些條件。舉例來說,假設我們希望工作20年後能藉由投資累積1000萬的資產,預計每年投入20萬元。那麼只要透過簡單的計算就會發現,要達到這樣的財務目標,我們的投資必須取得約9%的年化報酬率。而這個事實會引導我們去思考怎樣的投資標的才是我們必須追求的。我們會很自然的排除那些年化報酬率不到5%的傳統產業,更不會把錢拿去買只有1.5%的十年公債,因為我們很清楚持有這些資產完全無法幫助我們達到財務目標。
有了堅定且清楚的財務目標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幫助自己慎重地評估進出場與轉換標的動作。當我們成功的投入一筆資金到年化報酬率至少有10%的資產時,這表示這筆資金基本上是可以符合我們的報酬率要求,我們不會也不需要輕易出場換成現金。也只有當我們發現更好的標的時才會考慮轉換。
無法看透投資的本質必定會成為輸家
投資的本質應該是買入一個會創造更多收入的資產。舉例來說,我們買入一間套房來出租並收取租金,這間套房就是資產。買入套房的行為就是投資。但是大多數人卻只是把股票當成是一種商品,期待著買入後有人會出更高的價錢買它買走。也許有人會反駁說:「誰買入股票不是想高價賣出?難道巴菲特不會賣出持股獲利嗎?」沒錯。從行為上來看,所有的人都是想買低賣高,並無二致,但從投資的起始思維上則是天差地遠。而這種差別也是決定贏家與輸家的差別。整天妄想著預測行情,買低賣高的人,通常是不了解或低估了複利的威力。短時間的殺進殺出,有時候短暫了高獲利會讓他們產生自己好像績效很好的錯覺。但是如果拉長到20年、30年以上的時間軸上來看,其實他們的績效通常平平甚至會賠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遠遠低估了預測市場的難度並且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如果預測市場那麼簡單,就不會幾乎所有的投資與投機大師都一再地的告誡不要嘗試預測市場。如果真的理解投資本質的人就會知道,一個好的投資者該做的就是在良好的風險報酬比出現時購入資產,而這個資產的特性與預期報酬必須不背離自己的財務目標。
用一輩子的角度來看待投資
投資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情,我認為我們應該要學著用一輩子的時間軸來看待這件事。試著以人生的財務目標作為引導並擬定投資計畫,不要過度專注那些短期的消息與波動,也不要嘗試預測行情。把心力用在學習、尋找並研究那些值得長期持有且可以提供良好報酬的資產。一輩子只要能找到幾支這種標的,並且有計畫地將資金逐步投入並長期持有,基本上就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報酬。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