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市場與打麻將
直到今日,仍有許多人在爭執於效率市場是否存在。我比較認同巴菲特的說法,即「經濟學家觀察到市場通常是有效率的這一事實是正確的,但他們卻進一步給出了錯誤結論,說市場始終是有效率的」。關鍵就在於始終這一種詞語,這是一個絕對的描述。事實上,除了純數學的領域之外,很少有"絕對"的存在。哪怕是古典物理學這種看似無懈可擊的科學,最終也被橫空出世的量子物理所顛覆,因此我們要非常謹慎的使用,甚至避免諸如「始終」、「絕對」、「總是」這樣的字眼。某些經濟學家沉迷於複雜的數學運算(可能帶點自傲的因素),認為股票市場的變化必定可以用一個邏輯理性的數學運算來解釋。但這個假設必須建立在一個極端的條件上,那就是市場上所有的人都具有理性的決策能力。然而商業交易這種古老的人類活動,早就被觀察到許許多多由非理性的人性所主宰的奇妙現象。在某種時空背景之下,人類會做出匪夷所思的商業決策。尤其是親身經歷過的人,絕對打從心理不會相信市場始終有效率這種屁話。對了,提出這種屁話理論的人得了諾貝爾獎,這又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
投資與打麻將一樣都是玩家之間的對決
麻將是一種古老的博奕遊戲,也是一種機率的遊戲。玩家藉由不斷的摸牌、捨牌,用最快的速度將手中16張牌組合出特定的排列即可胡牌獲勝,贏得其他玩家的籌碼。根據數學運算的原則,理論上這種遊戲只要根據進牌機率最大的原則就可以最快速贏得勝利。但就如同效率市場一樣,這種情形只發生在全部四個玩家都是規規矩矩地依照最理性的判斷來玩牌。但真實的狀況是絕大部分的人實際玩起牌來往往不會依照最大機率來玩遊戲。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這個遊戲要獲勝,不需要做到「絕對」快速胡牌,只要做到「相對」快速即可。這就牽涉到玩家彼此的優勢取得,投資亦是如此。股神巴菲特曾經表示:那些認同效率市場的人,就像是在說玩橋牌時知到對方的牌沒甚麼用一樣荒謬。
市場偶而會極端無效率
我個人認為,市場遠比大家想像的沒有效率。其實每天市場的波動都是一種市場無效率的展現。市場上有一對高級玩家,正是利用每天這種波動來進行優勢套利。一般人無法執行類似的動作。然而這些小波動也很快會因為套利行為不斷被彌平。正因如此,我們會看到市場價格往往不斷地波動,很少長時間維持不變。對於一般投資人,我們雖然知道市場往往都無效率,卻很難因此獲利。我們唯一可以期待的是當市場出現巨幅波動的時候,把握機會投資,獲取高報酬。
看得見也吃得到
巨大的市場無效率發生很罕見,但因為發生的時候衝擊巨大,也讓這類機會很容易可以觀察,加上帶來的回報巨大,因此值得研究與等待。大家可以回顧過去幾次股市巨大的回調,例如2008金融海嘯、2015中國股災、2018與2025的貿易戰風暴等,都讓股市不合理的偏離基本面,各大媒體也會鋪天蓋地的傳遞這些消息,想不注意到都很難。但這也因此提供投資人一個極佳的投資機會。所以投資人平時應該做好準備,耐心等待事件發生,一旦機會到來就勇敢下注,而且要下重注,如此便有很高的機率擊敗市場,從其他過度恐慌的投資人賺取超額報酬。
留言
張貼留言